近年来我市机床附件产业发展迅速,机床附件产业配套设施、从业人员等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品牌在国内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平原县为例,现有各类机床附件加工企业320家,吸纳劳动力5000多人,年营业收入15亿元,利税过亿元。生产的弹簧夹头、平口钳、数控刀柄等10余种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保持领先,出口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与发达制造业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市机床附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个工厂自建体系,“单打独斗、自我循环”,小而全的产业形态造成资源闲置和重复投资,对区域经济提档升级和产业布局十分不利。
2、人才短缺、人才流动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尤其县域一级的中小企业无论在技术人才,还是在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短缺的现象,必将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3、目前形势下融资条件日趋严谨,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大部分银行都要求有不动产抵押,信用和流动资产抵押难办理,应收账款质押需要大型央企、国企债权方可,并要求对方出具一系列手续,企业一般很难获得;二是银行借款都需要法人代表及其家属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变有限公司为无限责任,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人的风险;三是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无还本续贷、转贷基金临时倒贷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金融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持审慎态度,一旦采取以上方式,就会列入关注类,反而为企业日后融资和经营带来长久的不利影响。
为进一步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机床附件等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提升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一是充分整合机床附件产业闲置资源,组建“共享工厂”,使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实现区域内原料、员工、设备等共享,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二是组建市级高端零部件产业联盟,扩大德州市零部件产业(机床附件产业)对外影响,加强德州市域内同类产业的联系合作,避免域内同行业恶意竞争。
2、积极发挥市级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培植办公室优势,促成更多高校、科研院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人才引进。同时,组织骨干企业负责人进行高层次培训或国内外考察、对外合作,加强对标学习,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理念,开拓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
3、创新金融服务。完善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上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给予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推进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商业银行采用银团贷款、投贷联动等方式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机床附件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我局积极发挥高端零部件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作用,深入包联企业开展调研,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扶产业链企业发展。同时,我局立足自身职能,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作用,针对困扰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助推我市重点产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一、积极发挥专班办公室职能,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一是健全产业链培植办工作机制。先后起草印发《关于调整充实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培植工作专班的通知》等文件,健全完善6项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层次。先后筹备召开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工作部署会议、推进会议、全体会议等会议,组织10次入企走访调研活动,为各成员单位有序推进产业链培植工作打好扎实基础。二是做好上下沟通对接工作。定期按要求向产业链推进办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高端零部件产业链联络员微信群,及时传达产业链工作相关精神,保持沟通联系,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三是优化工作推进方式。将本链细分为“6+1”个三级子产业链(高端电机产业、轨道车体零部件产业、轨道交通轨道产业、机床附件产业、机床零部件产业、高端五金产业和印刷装备零部件产业)。针对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存在产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集群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未形成集群效应,行业和区域带动作用不强的发展现状,不断细化完善产业链培植方案,下一步将重点提升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促进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实现区域内原料、员工、设备等共享,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
二、主动走访对接,全面调研摸排包联企业发展情况。我局分11次对高端零部件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逐一进行现场调研,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对产业链各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关键技术、特色优势、在(拟)建项目、发展方向、上下游产品及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摸清了企业在发展、产业链培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情况,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思路,建立企业档案、企业问题清单、企业培植对策。指导企业初步明确了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并填写了公司发展规划(计划)主要内容表,明确目标、精准施策,有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三、立足部门职能,着力解决产业链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意见》,引导全市金融系统做好各产业链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全力满足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信贷业务创新。引导市内银行机构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依法依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扩大抵质押物范围,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抵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提高抵质押率,降低互保联保贷款比重。辖区内工行、农行、交通银行等银行机构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特点,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分别推出工银e信、e账通、e信通等业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浙商银行德州分行灵活应用池化融资、应收款链平台等特色产品,深度融入产业链上下游全环节,成功落地多笔该行系统首单供应链融资业务,为产业链企业转型发展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三是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信贷融资问题,会同禹城市金融业发展中心为瑞亿高铁制定融资方案,协调解决500万元应急贷款需求。同时协调德州金通转贷基金公司、禹城农商行为企业做好续贷周转工作。跟进了解产业链其他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协调督促银行机构做好对接服务。四是大力推进产业链企业资本运作。截至目前,智衡减振、远大特材、征宙机械和欧迈机械等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智衡减振、远大特材和欧迈机械等3家实现定向增发融资2.39亿元。
四、推进对接合作和人才引进。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已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取得联系,将组织机械设计分会、自动化分会有关专家来我市企业进行调研;同时也与山东省自动化学会进行沟通,将根据企业切实技术需求,组织专家到有紧迫技术需求的企业调研指导。在人才引进方面,积极与省有关部门联系,拟通过省科协高端智库的渠道,吸引智库高端人才来我市与企业对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
一方面,积极发挥市高端零部件产业链链长办公室的作用,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和全市“双招双引”会议精神,按照任务分工,加强研究,稳扎稳打,突出实效,把产业链工作做细做好。
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金融自身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广适合产业链企业的特色产品,创新贷款方式,提供融资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机床附件高端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十四届五次第1405018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端零部件产业是我市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要二级产业,2020年,我市高端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2家,销售收入25.60亿元,同比下降9.4%,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42.3%。
(一)顶层设计,精心谋划《发展规划》。结合德州实际,拟定了《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德州市高端装备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21-2025)和《德州市产业集群及园区布局规划》,对未来5年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延链招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点措施。
(二)强企引领,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一是选树产业链链主企业。拟推荐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征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高端零部件产业链链主企业。抓好链主企业和“双50强企业”的培植,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储备,成立研发平台,对接科研院所。二是抓好《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德州市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等各项惠企政策的落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进政策落实落地。目前,我局正积极筹划“工业强市、聚力攻坚”主题宣传活动。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全面梳理、分批推介国内优质重点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展观展,及时落实优惠支持政策。三月份组织我市8家高端装备企业参加了第29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展览会期间,我市企业共签订(意向)合同16份,金额达940万元。
(三)积极培育,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认真梳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贯,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筛选、审核和推荐重点企业通过申报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重大项目,以点带面树立示范,以面带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荐我市4名高端零部件企业为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成长帮扶系统入库企业。推荐山东征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一)加强对重点企业调研。以亚萨合莱国强(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征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展开调研,摸清配套企业、锻长板补短板的突破环节、需攻关的关键产品技术、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和省内外科研机构、以及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等等,实行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在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方面向“链主”企业集聚。
(二)大力开展企业家赋能活动。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以现代产业商学院为重要载体,充分借助市委党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国内著名高校、优秀培训机构优势资源,以专题培训、对标学习、企业家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对企业家进行精准化、差异化、系统化培训,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经营、精管理、善创新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要加强学习外地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培育“链主”企业、构建产业体系、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加强与先进省市的对接联系,建立交流合作平台,组织产业链责任部门及企业对标学习,借用“外脑”促进产业链发展。彩神彩神